东湖综合保税区开建
阮成发、田承忠、唐良智等出席仪式
预计明年8月运营,可助高科技出口企业物流成本降一成
本报讯(记者汪天明 通讯员肖辉刘建元)今后,富士康、中芯国际等出口型企业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出关,而且再也不用耗费时间和精力办出口退税手续了。昨天,全国第17家、湖北首家综合保税区——东湖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建,预计明年8月实现封关运营。省市领导阮成发、田承忠、唐良智、贾耀斌等出席仪式。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功能于一身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区内企业可享受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外货物入区保税;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东湖综合保税区是国务院于今年8月29日正式批准设立的湖北首个综合保税区,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流芳片区,规划面积5.41平方公里,东至光谷六路、南至沪蓉高速公路、西至光谷三路、北至高新五路。整个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首期围网面积3.7平方公里。
此前,武汉已有两个保税区,即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区和武汉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但两者功能均较为单一,只针对相关行业企业,而综合保税区则是整合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后,是更为开放的一种形态。
今年,东湖高新区的出口额预计可达24亿美元,年增幅高达50%。目前,富士康、中芯国际、长飞光纤、凡谷电子、珈伟太阳能、日新科技、安凯电缆等70多家企业迫切需要综合保税区功能,因没有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延长了企业生产周期,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设立东湖综合保税区对提高出口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良智说,设立东湖综合保税区,有利于加快推动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他希望,东湖高新区能努力将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新引擎,中部地区承接国际现代产业转移的经济发展高地和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型高端产业基地。
东湖高新区副主任刘丹平表示,东湖综合保税区对于原材料进口、高科技产品出口等“两头在外”的高科技出口企业,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资金运转、出关等效率意义重大,至少可降低10%的物流成本,出口效率至少可提高2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