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祖岭社区鸟瞰

居民宽敞的住房

过去当地村民居住的房子
村民当股东 老人领补贴
目前,东湖高新区佛祖岭办事处拆迁区域已有1.8万村民入住我省最大的农民还建社区——佛祖岭社区,以前泥泞的小路、简陋的土坯墙石棉瓦,变成洁净的柏油路和漂亮的社区。
村民们变成集团的股东,老人们每月都能领到生活费,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培优等等,佛祖岭的村民们经过近4年的变迁,经济宽裕了,思想也丰实了。他们正在欣喜地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当整个社区变成一个大花园的时候,大家种下的是美丽的花朵,绽放的是和谐幸福的笑容。
工作稳定家庭更和谐
前日上午,记者走进佛祖岭社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漂亮的花坛,青草绿树,鸟鸣虫啼,整个小区充满了和谐的气息。
记者来到住在A区33栋一单元302室,41岁的女主人谢艳萍很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一进门宽敞的客厅,摆放着流行的家具家电。当记者问到搬进新小区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谢艳萍喜笑颜开地回答:“生活好了,性格变了,家庭和谐了。”
据悉,他们原住在佛祖岭吴子包湾,家中有一儿一女。丈夫吴汉波开了二十几年的翻斗车,每年有大半年没事做,闲得无聊就和朋友打牌,小家庭总是闹矛盾,夫妻关系很糟糕。
2009年1月,他们搬入新居后,丈夫便去公交公司当司机,现在每天开着755公交车往返于鲁磨路光谷广场和程杨湾之间,充实的八小时工作和高度集中的精神,让吴汉波根本无暇顾及打牌的恶习,工作之余的时间就陪家人。谢艳萍也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她在附近的汤逊湖污水处理厂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每个月可以拿1100元。
他们分得一套120平米和一套80平米的房子。房子装修后,小房子以每月800元租给别人了。现在女儿在沌口上班,儿子马上升入中学。重要的是,现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小孩。环境舒适了,工作稳定了,心情舒畅了,性格也随着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朗了。
据悉,该小区1235名社区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他们分别走上了社区物业公司、天马、富士康等周边大型企业的工作岗位,有些居民还在政府经济帮扶下实现了自主创业。
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以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娱乐活动,每天除了干农活还是干农活。即使听到别人说城里人的每晚都会去跳舞,也只是羡慕罢了,怎会想到,有一天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谢艳萍说道。
每周五晚,她便和原村的30多个妇女一起,在小区超市门前的空地上,练习有特色的打腰鼓,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每年国庆春节,社区都会有一场腰鼓演出,大家穿着喜庆统一的服装,欢欢喜喜地舞着步伐,打着腰鼓。
小区内有图书馆,闲暇时刻,不少居民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看看书,接受知识的洗礼。记者在A区看到,老人活动中心坐满了老人,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练书法,有的拉二胡……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
村民成股东过老板瘾
佛祖岭村原村支书辛正幼介绍,村民还建后,村里还有400余亩土地。前年,村里出资8000万,购买了4万平米的厂房。去年,厂房出租以后,每年有400多万元的租金。村里有钱了也惠及村民,村里55岁以上的妇女及60岁以上的男子每月都能领到300元的生活费。
据了解,村里年底到明年初进行改制,村里将成立集团,16岁以上的村民都有股份,以后集团挣钱盈利了,村民们可以坐在家中分红利。
辛正幼透露,他当村支书有20年了,今年的村里面换届选举,他主动让贤了。今后他将在社区工作,继续为村民们服务。
小孩享受更好教育
谢艳萍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武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武汉市民了。儿子吴瑞每周六都要进行英语及数学的培优,每个月的教育花费都在千元以上,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谢女士告诉记者,儿子马上就要到光谷实验中学上初一了。由于学校离家有五六公里远,大人们都没时间接送孩子上学。小区内的家长们在网上发帖子,合伙租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没想到一呼百应,现在已经有10个孩子家长合伙租了一辆商务车,每人仅出150元/月的费用,这样既安全省时又节约钱。
搬进新小区后,孩子们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记者和吴瑞聊天的过程中,发现12岁的吴瑞是个思想早熟、有主见的小孩。吴瑞告诉记者,以前,周末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到田间去玩,现在周末都会去补习数学和英语,暑假还能学跆拳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学校经常受老师的表扬。
社区管理模式得人心
“失地农民是佛祖岭社区最大特点,对此,在服务管理模式上,我们积极探索、实践‘网络式体系、市民式待遇、亲民式服务、综合式管理’的四式管理服务工作新模式,使得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大大提高……”社区主任蒋晓明受访时表示。
据社区主任蒋晓明介绍,针对社区实际情况,社区从2009年开始,就设立了楼栋长,做到了楼栋管理楼清、户清,责任分明。为彻底解决农民就业难,广泛开展法律法规、文明礼仪、道德规范宣传,增强外来人员道德经营、诚信守法意识,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增强他们投身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
现在居民们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小区环境,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居民的幸福感指数不断提高。现如今,社区居民一遇到困难,最先想到的是社区,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